园林绿化养护知识大全
梢腐病
梢腐病,属于真菌病。多发生于嫩叶基部。病初蔗叶出现缺绿黄化现象,幼叶扭曲、变形,老叶有时明显褶缩短,黄化处出现红褐色小条纹,并沿叶脉纵向裂开,呈梯状。受害严重时,病菌入侵梢头部,生长点被破坏,甘蔗停止生长。高温高湿及过量施氮肥,易发本病。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如"甜梦 2000"、日本蜜蔗。
②喷施 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或 1%波尔多液。
③加强田间管理,排除渍水,及时剥荚。
④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增强抗病力。
珍品花卉人参、西洋参病害的防治
1、疫病的防治 该病是人参、西洋参花卉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地上部和根部均能感染疫病,
感染部位呈水浸状不规则大型斑点,暗绿色。叶柄感染后使复叶基部感病,可使全部叶片萎垂。茎部染病,呈水浸状暗绿色斑点,很快腐烂倒伏,人参、西洋参疫病蔓延迅速,发现中心病株 3-5 天后周围参株也开始感染。
人参、西洋参疫病多发生在高温多湿的季节,每年 7-8 月之间,气温高,土壤的空气湿度大,周围小气候通风透光不好,疫病极易流行,平均气温 17-20℃,地温 16-19℃,土壤湿度48%,空气湿度 70%-90%,此病就开始发生,平均气温 20℃以上,土温 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 70%以上,在土壤湿度 60%以上疫病发病较快。防治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植株破土展叶后,不能一味浇水,保持植株参根部的土壤为湿土即可,每次浇水浇透,切忌连日浇水。
(2)经常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拨除,防止侵染蔓延,病土用生石灰消毒。
(3)发病后未染植株喷洒 120-160 倍的波尔多液、代森铵 800-1000 倍液、敌克松 900 倍液、乙磷铝 400 倍液,每隔 7-10 天,彻底喷洒一次。喷药时要将叶的正反面、茎、果实和周围的墙壁全部喷到。
2、黑斑病的防治。黑斑病也称斑点病,是植株地上部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在叶片,其次是茎、叶柄、花梗、果实和种子,叶片被害初期呈圆形和不规划形的水浸状斑点,逐渐扩大至暗褐色大斑。后期斑点中部多黄褐色,外缘有明显轮纹,病斑干枯后易破裂。潮湿天气流行很快,病斑常汇合一起,使叶片枯死。茎、叶柄和花梗感病,初期叶暗绿色长斑,逐渐变为褐色,蔓延迅速。果实染病后,初期黄褐色,后期暗褐色,种子不成实。此病一般 6 月初开始发生,中旬至 7 月下旬,发病较重空气湿度较大此病易流行,主要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
(1)消灭土壤病原菌,用 1%硫酸铜对周围进行消毒。
(2)避免强光、高温、高湿,减少黑斑病发生的条件。
(3)药剂防治,展叶初期要喷洒多抗霉素 100-200PPM,每 7-10 天喷一次。进入高温多湿度季节后喷 120-180 倍的波尔多液或代森铵 800-100 倍、敌克松 900 倍液,每 7-10 天喷一次,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4)发现病叶、病果、病茎及病株随时掐掉,并集中深埋或烧掉,消除病源。人参和西洋参花卉病害在防治措施上较为接近,只要管理方法得当,就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菊花缺硼症
症状
(1)顶端叶变成黄白色,部分会产生坏死斑。
(2)上位叶向外侧卷曲,叶缘部分变成褐色。
(3)上位叶脉有萎缩现象。
诊断
(1)缺硼是多发生在上位叶,叶脉间不断出现黄化。
(2)植物生长点附近的叶片会萎缩、枯死。
发病条件 (1)如果在酸性的砂壤土上施用过量的石灰肥料,易发生缺硼症状。(2)土壤的干燥会影响植物对硼的吸收,也易发生缺硼症。(3)在土壤 PH 高的田块也易发生缺硼。(4)施用过多的钾肥,影响了对硼的吸收,易发生缺硼症。
菊花花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花,也能侵染叶、茎等部位。花芽早期感染,变黑枯萎。开花后感染,常形成半边畸形花,从花基部到顶端变浅黄色至褐色枯萎,花茎也有一段变黑色。叶片被害,病斑多由叶缘开始向内扩展,呈圆形、椭圆形,扩大后引起叶枯;蔓延到叶柄和茎,产生茎部溃疡。病斑呈不规则形,长达 2~3 厘米,初浅红褐色,后变深褐色至黑色,茎和叶地病斑上都可产生小黑点。插枝切口也可受到感染。病原物 Ascothyta chrysanthemi F.L.Stev.属真菌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二孢属,菊花壳二孢。分生孢子器少,埋少,早期暴露,单个或分散,半球形,琥珀色,直径 100~200 微米,孔口小,或有颈。分生孢子长方形,直或不规则,10~20×3~6.2,微米,顶端钝,隔膜常不清楚,有时超过一个,隔膜处不缢缩。有性态为 Mycoshaerella ligulicola K.F.Baker。
传染途径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潜存于病株残组织上越冬,成为交件病害的侵染来源。分生孢子主要靠雨水淋溅传播。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 ①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 ②避免大水漫灌,浇后及时中耕,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降低土壤及空气湿度,及时通风降湿。 ③生长期追肥,防止早衰,增强抗病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2、药剂防治 ①发病初期,可选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5~7 天喷一次。 ②也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灌根 1~2 次。 ③温室栽培时,还可试用 45%百菌清烟剂,每 667 米 2(温室)250 克熏烟。
菊花疫病
硫磺粉防治园林病害有特效
硫磺粉是一种酸性化合物,在花草、林木、果树上使用,具有灭菌防腐、调节酸碱性、促进伤口愈合、防治病害的作用,还可供给植株养料,促进生长发育。
1、防止伤流。容易产生伤流的植物,如无花果、葡萄、榕树、苏铁等的根、枝、叶,修剪后在伤口上涂上硫磺粉,可抑制伤流产生,防止伤口感染腐烂,促进愈合。
2、防治烂根。君子兰等盆栽花木,因渍水、病害产生烂根、黄叶现象,结合翻盆换土,剪除烂根,在伤口及根上喷撒硫磺粉,可控制烂根,促发新根,迅速恢复生长。大树出现烂根黄化时,刨开根土,剪切烂根后,在根部撒施硫磺粉,覆盖新鲜无菌土,止继续烂根,恢复正常生长。
3、防插条、插花腐烂。山茶、杜鹃及其它林果、花卉扦插育苗时,在插条基部蘸上硫磺粉后再扦插,能有效防止插条腐烂,大大提高成活率。在插花基部蘸上硫磺粉,能防止剪口腐烂,减少衰败速度,延长插花观赏期。
4、防治白粉病。容易发生白粉病的花卉、林木、瓜果等植物,在叶片湿润或有露水时撒施硫磺粉,在干燥天气用硫磺粉悬浮液或石灰硫磺合剂喷洒,对防治白粉病有特效。
5、防盐碱危害。在渍水、板结的盐碱土中,施入一定量的硫磺粉,可调节土壤PH值,降低盐碱度,促进林果花卉的正常生长。
6、防嫁接口腐烂。肉质植物嫁接育苗,如用仙人掌嫁接蟹爪兰,在嫁接口上喷撒硫磺粉后再防雨遮阳,可抑制病菌感染,防止腐烂,提高嫁接成活率。
油松立枯病
1. 症状
由于苗木受感染的时期不同,表现症状各异。在播种时,种子刚发芽时受感染表现为种腐型。在种子发芽后幼苗出土前受感染表现为芽腐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受感染表现为猝倒型。苗木木质化后,由于根部受感染,使根部发生腐烂,造成苗木枯死而不倒伏为立枯型。
2. 病原及发病规律
引起松苗立枯病的病原菌因地、因时而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非侵染性病原,如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覆土过后等;另一类是由侵染性病原,主要有丝核菌、镰孢菌、腐霉菌等引起。这些侵染性病原菌主要在土壤的植物残体上营腐生生活。因此,土壤带菌是猝倒病的主要来源。该病害的发生与下列条件有密切关系。
①前作是茄科、葫芦科和十字花科等感病植物或是连作针、阔叶苗木,病株残体多,繁殖快,易使苗木发病。
②土壤粘重,圃地低
湿或易积水,土壤板结,湿度过大,种芽和幼苗呼吸受阻,窒息腐烂。
③施用未腐熟有机肥。
④种子质量低,圃地粗糙,发芽率低,出土不齐或不易出土,抗病力差,易发病;
⑤播种不适时,增加病菌机会。
3. 防治措施
(1) 选好圃地:尽可能避免用连作地,以及易感病之植物的栽培地块和洼地育苗。如不得已时,则务需用 2~3%硫酸亚铁水溶液以每平方米 9 升进行浇灌,或用 70%敌克松每平方米 4~6 克或撒生石灰每亩 20~25 公斤。
(2) 细致整地,改进播种方法:圃地要平整,深翻细耙,以免播后高底不平而积水,土块太粗而漏风,影响出苗;整地宜在土壤干燥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水分太大造成板结,幼苗不能出土。
(3) 选好种,适时播种。
(4) 合理施肥:施用农家有机肥时,特别是施用垃圾肥或堆肥时,必需充分腐熟后施入。
(5) 出苗后的防治:幼苗出土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则应在雨停后抓紧扒土,并用敌克松、25%多菌灵或 50%代森锌等药剂制成药(1 份)土(50 份)后撒在根茎部,或用 1:1:100~200 倍的波尔多液喷洒苗木可以收到较好效果。烂,造成苗木枯死而不倒伏为立枯型。
4. 病原及发病规律
引起松苗立枯病的病原菌因地、因时而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非侵染性病原,如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覆土过后等;另一类是由侵染性病原,主要有丝核菌、镰孢菌、腐霉菌等引起。这些侵染性病原菌主要在土壤的植物残体上营腐生生活。因此,土壤带菌是猝倒病的主要来源。该病害的发生与下列条件有密切关系。
①前作是茄科、葫芦科和十字花科等感病植物或是连作针、阔叶苗木,病株残体多,繁殖快,易使苗木发病。
②土壤粘重,圃地低湿或易积水,土壤板结,湿度过大,种芽和幼苗呼吸受阻,窒息腐烂。
③施用未腐熟有机肥。
④种子质量低,圃地粗糙,发芽率低,出土不齐或不易出土,抗病力差,易发病;
⑤播种不适时,增加病菌机会。
5. 防治措施
(1) 选好圃地:尽可能避免用连作地,以及易感病之植物的栽培地块和洼地育苗。如不得已时,则务需用 2~3%硫酸亚铁水溶液以每平方米 9 升进行浇灌,或用 70%敌克松每平方米 4~6 克或撒生石灰每亩 20~25 公斤。
(2) 细致整地,改进播种方法:圃地要平整,深翻细耙,以免播后高底不平而积水,土块太粗而漏风,影响出苗;整地宜在土壤干燥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水分太大造成板结,幼苗不能出土。
(3) 选好种,适时播种。
(4) 合理施肥:施用农家有机肥时,特别是施用垃圾肥或堆肥时,必需充分腐熟后施入。
(5) 出苗后的防治:幼苗出土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则应在雨停后抓紧扒土,并用敌克松、25%多菌灵或 50%代森锌等药剂制成药(1 份)土(50 份)后撒在根茎部,或用 1:1:100~200 倍的波尔多液喷洒苗木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园林植物煤污病的发生和防治方法
煤污病又称煤烟病,在园林植物上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危害是抑制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削弱植物的生长势。受害植物的叶片布满黑色的煤粉层,影响开花,降低观赏价值,甚至引起死亡。主要为害大叶黄杨、月季、金叶女贞、紫薇、紫荆、五叶地锦、竹子、柳树等多种园林植物。
一、危害症状
煤污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也危害嫩枝、花器等部位。发病初期在叶面、枝梢表面上形成圆形黑色小霉斑,有的沿主脉扩展,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形成较厚的黑色或黑褐色的煤烟状层,严重时形成黑色霉层,有时在干燥条件下霉层开裂剥落。由于煤污病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湿度大时发病重,盛夏高温停止蔓延,夏季雨水多,也时有发生。
二、病原菌
孢子通过气流、风雨及蚜虫、粉虱、介壳虫等传播,并以这些害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为营养继续发育繁殖。表生的菌丝体由圆形细胞组成,菌丝体上常有刚毛。煤污病病原菌常见的是无性阶段,如散播烟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烟霉属。菌丝匍匐于叶面,分生孢子顶生和侧生,变化较大,有纵横隔膜作砖状分隔,暗褐色,常形成孢子链,为煤炱属或小煤炱属的无性阶段。该菌与蚜虫、介壳虫所分泌的蜜露有关系。
三、发生规律
煤污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由风雨、昆虫等传播。寄生到蚜虫、介壳虫等昆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上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上或寄生在寄主上发育。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害虫发生多时,均加重发病。该病发生时常伴有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危害。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隐蔽闷热及虫害严重的地方,煤污病病害严重。每年 3 月至 6 月和9 月至 11 月为发病盛期,湿度大发病重。盛夏高温病害停止蔓延,但夏季雨水多,病菌也会时有发生。
四、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种植密度要适当,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增强通风透光性。夏季高温时降低温度,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2.煤污病防治应以治虫为主。对于介壳虫,可喷施 40%速蚧杀乳油 1500 至 2000 倍液,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 2000 倍液,菊酯类农药 2500 倍液。上述三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 7 至 10 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 2至 3 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蚜虫、蝽象、木虱等刺吸式害虫,可喷施 6%吡虫啉 3000 至 4000 倍液,或 5%啶虫脒乳油 5000 至 7000 倍液。
3.在发病盛期,喷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或 50%多菌灵 10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4.植物休眠期喷 3 至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源。
5.对于寄生菌引起的煤污病,可喷施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至 800 倍液。
如何防治柿树炭疽病
一、症状特征:此病主要为害果实和新梢。果实发病初期,出现针头大深褐色斑点,后病斑扩大呈现近圆形、凹陷、病斑直径 5--10mm。病斑中部密生灰色至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
空气潮湿时病部涌出粉红色粘稠物(分生孢子团)。1 个病果上一般有一至多个病斑,受害果易软化脱落;新梢发病初期,发生黑色小圆斑,后扩大呈椭圆形、褐色,中部凹陷纵裂,并产生黑色小粒点,病斑长 10--20mm,宽 7 一 12mm,新梢易从病部折断,严重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
二、发病规律:柿炭疽病原属子囊菌球壳菌目,无性世代为Gloeosporium kaki Hori。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斑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干果、叶痕和冬芽等处越冬。第 2年初夏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新梢、幼果。生长期分生孢子可以多次侵染。病菌可从伤口或表皮直接进入,有伤口时更易侵入为害。从伤口侵入时潜育期为 3--6 天,直接侵入时潜育期为 6--10 天。东台地区枝梢发病一般始于 6 月份,直至秋梢;果实发病时期一般始于 6 月下 7 月上,直至采收期。发病重时 7 月下旬果实开始脱落。炭疽病菌喜高温高湿,雨后气温升高,易出现发病盛期。夏季多雨年份发病重,于早年份发病轻。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 25℃左右,低于 9℃或高于 35℃,不利于此病发生蔓延。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易发病。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完善水系,确保排灌畅通。雨水过多,排水不畅,加重病害发生。因此,雨季到来之前,应完善水系配套,保证雨止田干,及时降湿。
②改善通透,防止园内郁闭。通过夏剪剪除密挤枝、瘦弱枝、病虫枝,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
③平衡施肥,促进树体健壮。多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免枝条徒长,组织不充实,降低抗病力。
④清洁果园,彻底清除菌源。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园,剪除病枝梢,摘除病僵果;生长季及时剪除病梢、摘除病果,减少再侵染菌源。
2、化学防治
①休眠期:萌芽前喷施波美 5 度石硫合剂;
②生长季:6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喷施 2 遍 1:5:400--500 倍波尔多液(后期影响果实外观光泽),7 月下旬开始用 70%甲基托布津 800--1000 倍或退菌特 1000 倍(混加 0.3%--0.5%尿素避免产生药害)。
金叶女贞叶斑病发生和防治
7—8 月高温多雨,是金叶女贞叶斑病的暴发季节。其症状表现为:叶片先期出现发红现象,着生褐色斑点后,整叶脱落,特别是幼苗叶片脱落后,当年生枝条干枯,整林死亡。
防治方法:
①清墒理沟,渠墒高床,理通外沟,雨后及时排水、降渍;
②适当修剪,结合树形修除过长徒长枝,嫩枝,增强内膛通风透光;
③增施钾肥,近期普施一次硫酸钾,充实枝叶组织,同时控制施用氮肥;
④喷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进行防治。
杨树花叶病毒病
分类地位: 香石竹潜隐病毒组Carnation Latent Virus
寄主: 美洲黑杨、念珠杨、黑杨、莱比锡杨、健杨、I-214 杨、I-262 杨、沙兰杨、毛果杨等。接种寄主:心叶烟、三生烟、麦格隆熄丰烟、烟草、曼陀罗、辣椒、黄瓜、碧冬茄等植物。
经济重要性
杨树花叶病毒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病后很难防治。病叶较正常叶短 1/2,且氮、磷、钾含量明显降低。幼苗高、粗生长受阻,幼树生长量至少降低 30%。严重发病的植株木材比重和强度降低,木材结构也发生异常。近年来随着国外杨树品种的不断引进和推广,我国局部地区已有该病发生。
我国曾从意大利引进的I-63/51、I-69/51、I-72/58 和加龙等杨树品种上发现带有花叶病毒。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是靠杨树无性繁殖或嫁接侵染传播,摩擦汁液接种也能使一些杨树发病。
分布
国内:北京市、江苏、山东、河南、甘肃、四川、青海、陕西、湖南;
国外:保加利亚、西班牙、前南斯拉夫、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捷克、波兰、法国、瑞士、加拿大、美国、日本、印度。
危害及症状
该病初期于 6 月上、中旬在有病植株下部叶片上出现点状褪绿,常聚集为不规则少量橘黄色斑点,至 9 月份,从下部到中上部叶片呈明显症状:边缘褪色发焦,沿叶脉为晕状,叶脉透明,叶片上小支脉出现橘黄色线纹,或叶面布有橘黄色斑点;主脉和侧脉出现紫红色坏死斑(也称枯斑);叶片皱缩、变厚、变硬、变小,甚至畸形,提早落叶。叶柄上也能发现紫红色或黑色坏死斑点,叶柄基部周围隆起。顶梢或嫩茎皮层常破裂,发病严重植株枝条变形,分枝处产生枯枝,树木明显生长不良。高温时叶部隐症。
发病规律
该病毒有耐高温的特性,致死温度在 75-80℃稀释终点 10-4,体外存活时间不超过 7 天(以病毒粗提液在室温下保存)。在杨树体内为系统感染,杨树的所有组织如形成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等均受侵染,发病后难以防治。
检验及鉴定
1、症状检验 在检疫时应特别注意区分本病毒病与普通花叶病之间的症状差异。二者区别如下:PMV:叶部症状呈橘黄色线纹或斑点;在麦格隆息丰烟上叶部的症状呈叶脉坏死、系统花叶状;
发病盛期在 8 月底以后。
普通花叶病:叶部症状呈浓淡相间的花叶或斑驳;在麦格隆息丰烟上叶部不表现症状;发病盛期在 5 月下旬至 6 月期间。
2、摩擦接种检验 将表现症状的杨树叶片在 1%尼古丁水溶液[重量(W):体积(V)=1:4]中研成糊状,纱布过滤,挤出汁液用来接种。鉴别寄主采用麦格隆息丰烟,用烟草或三生烟也可。用挤出的汁液在事先鉴别寄主叶上撒有 500 目金钢砂的叶片上摩擦接种,然后用 0.005mo1/L磷酸缓冲液冲洗多余的汁液和金钢砂。一般 14-21 天后在麦格隆息丰烟等接种寄主上表现为叶脉坏死,系统花叶症状;在肛豆上产生系统明脉,沿叶脉扩散,叶片皱缩变小。而非PMV的花叶则不出现上述症状。
3、电镜检验 将病叶以 3:4[重量(W):体积(V)]加入 0.5mo1/L磷酸钾液缓冲液(pH7.0),含 0.02mo1/L亚硫酸钠,0.005mo1/L的EDTA和 0.01mol/L的DIECA在研钵中匀浆,纱布过滤。滤液中加等体积氯仿搅拌 15min,然后离心(6000 转/min,15min),取出其上清液超离心(30000 转/min,2h),沉淀的缓冲液(去掉DIECA)重悬浮后过夜,次日轻悬浮后再离心(6000 转/min,15min)。上清液以重悬浮液配制成 60%-1O%的线形蔗糖密度梯度,上层放上清液。密度梯度离心(25000 转/min,2h)。离心后取病毒带,用 2 倍体积重悬浮缓冲液稀释,超离心(40000 转/min,90min)。采用 0.5mol/L磷酸钠缓冲液(含 0. 02mol/L亚硫酸钠,0.005mo1/L的EDTA重悬浮缓冲液,pH7.0)将上述超离心的沉淀小球立即重悬浮。将病毒样品放置在附有Formvar膜的铜网上,用 2%磷钨酸负染2min,吸去多余染料,晾于,上透射电镜观察病毒粒子。
4、血清学检验 血清学技术根据实验条件可分别选用免疫双扩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1SA)和免疫电镜等,其中以双扩散法最简便实用,EL1SA法灵敏度高,免疫电镜最灵敏直观,不会出现假阳性。
5、病原鉴定 基因组单分子单链RNA,正链,2.7MD。衣壳蛋白分子量 32 千道尔顿(kD)。病毒粒子线条状,600-1000μm × 10-14μm,核衣壳为螺旋状,无包膜。分为加拿大株系、荷兰株系和德国株系。
检疫处理方法
1、严禁从疫区或疫情发生区调运寄主苗木、插条,进入非病区,发现带有PMV的苗木等繁殖材料要销毁。
2、把好产地检疫关,将防治重点放在育苗阶段,对插条苗要精选种条;对平茬苗和生产苗应严格检查;严禁用病苗育种造林。
3、有条件的苗圃可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茎尖脱毒,保证供应无毒苗育种造林。
如何防治草本花卉苗期病害
幼苗猝倒病和立枯病是草本花卉苗期常见病,是最重要的两大病害。猝倒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瓜果腐霉菌;立枯病的病原菌是立枯病丝核菌。这两种病发病条件主要是:
1、土壤长期保持高温。
2、温度不利于寄立,即适宜于较高温度下生长的植物遇到低温;适宜于较低温度下萌发生长的植物遇到高温度。
3、土壤氮肥过多,幼苗生长缓慢的瘦弱。
4、带菌量高的连茬地。
防治方法:
1、避免连作,特别是发病重的地块,播种前土壤要充分翻晒,并进行消毒处理。药剂可用多菌灵、托布津等。按说明书施用。
2、对已发生立枯病的病株要及时拔除加以烧毁,以防菌核落入土中,并在病穴上撒上药或石灰,有时菌核可混杂在种子中,可用 10%盐水处理种子。
3、改善生长条件,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多施腐熟肥料,控制灌水,不使土壤过温,适时播种,不使其受低温影响。
4、发病初期使用药剂防治,控制病害流行,一般连喷 2-3 次,间隔 10 天左右,施于根茎及地面,药剂可选择 50%多菌灵可温性粉剂或 50%托布津可温性粉剂及育苗灵等。
竹类植物常见病害
竹丛枝病主要危害箭竹、佛肚竹、淡竹、水竹、刚竹、麻竹、桂竹、毛竹等。新感病的竹小枝细长呈蔓生状,叶亦小呈鳞片状。节间短,如此继续分枝到两年以后形成鸟巢状,丛生成团下垂。发笋逐年减少,严重发病时整株竹丛枝状,进而枯死。该病是真菌性病害,其侵染源是越冬后病株春梢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 5 月上旬至 6 月中旬为孢子传播盛期。孢子由新梢心叶侵入生长点,刺激其迅速生长,从而表现出特有的病症。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除去老弱竹枝和病竹,防止病害再度侵染。砍除病重竹株,就地烧毁,并加强施肥,尽快恢复林相。
竹杆锈病 又称竹褥病,危害刚竹、淡竹、斑竹、箭竹、桂竹等。竹杆(茎)被害后,病部发黑变脆,重者枯死,竹林衰退,发笋减少。病害多发生在竹杆的中下部或近地表基部的竹节处。病部最初产生褪色斑块,病斑扩大包围竹杆一周时病竹枯死,或向一边断裂。本病的病原菌是竹杆锈病菌,不同竹种感病情况有很大差异,淡竹感病较重。 5 月中旬至 6 月下旬为病菌孢子传播盛期。孢子经风力传播至当年新竹经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发病,潜伏期可长达 7 至 19 个月。低温的林地往往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当竹林零星发病时,可用刀将冬孢子堆及周围的竹青刮去,对尚存的轻病竹可用 1∶1 的柴油加煤焦油涂治。在基部压土能够压住基部的杆锈病斑,从而减少夏孢子飞散和侵入。
毛竹枯梢病 该病为毛竹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当年的新生竹,轻者材质变差,严重者整片竹林死亡。病原菌为竹黑喙球菌,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其病菌的子囊孢子飞散侵染。7月上中旬在新竹枝杈上出现病斑,浅褐色或褐色,舌形或棱形。病斑绕主梢或枝条一周,其上的叶片开始萎蔫,纵卷枯黄脱落,形成枯梢或枯枝。到第二、三年甚至第五年老病斑处会
长出许多隆起的黑色锥状子实体。
防治方法 清除林内病株、病枝、病梢。在病菌侵入期,每隔 1 周用 50%多菌灵、或 50%托布津、或 50%波尔多液喷雾,即有满意的防治效果。一般情况下,只要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合理砍伐,保持通风透光,防治上述病害均有一定的效果。
杨树细菌溃疡病的防治
杨树细菌溃疡病(以下简称溃疡病)是危害杨树干部的病害,在哈尔滨市为害十分严重,发生面积近 1.3 万公顷,范围是哈尔滨市市郊和十二县(市),危害杨树各林种林分,以人工林为重,被危害的林木形成黑色的肿瘤,树木生长衰弱,木材腐朽不成材,严重时可致树木全株死亡。连年遭受危害的树木易风折,威胁人畜安全。溃疡病发生的主导因子是杨树冰核活性细菌,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长期潜伏在寄主上。在春秋季节霜冻条件下造成杨树冻害,并引起肿茎型细菌溃疡病。溃疡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也是一种生态性病害。溃疡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相关,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树木生长的土壤类型、年降水量、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以及树种抗病性、抗逆性的强弱等。
一、合理区划,搞好溃疡病的普查和监测工作
1.合理区划是搞好溃疡病治理的基础。根据溃疡病的发生、为害程度及分布特点,将溃疡病的治理区分为重灾区、轻灾区和预防区,从而保证采取有效措施,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进行防治。
2.病情监测和普查,在工程治理区设立固定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将预防区作为重点来抓,根据需要在未发生区和可能传入病害的林分增加监测点,设专人对杨树林分、苗圃和新植林进行监测。每年 4-5 月和 9-10 月进行普查,对可能有病情的地区进行全面踏查,发现溃疡病危害,立即制定除治措施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二、强化检疫
加强溃疡病治理区的杨树苗木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以上带、上山杨树苗木的产地检疫为重点,加大检疫检查力度,病防站的检疫人员、苗圃的兼职检疫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检查本地和外调的苗木,对遭受冻害和已有溃疡病症状的苗木要就地销毁,禁止造林。可利用专化抗血清检测技术,对出圃造林苗木进行检测:也可利用病害、冻害的症状,人工识别。
三、强化营林措施,标本兼治,建立具有自控能力的生态林
从营林措施入手,优化林分结构,控制溃疡病暴发。具体可以采用营造混交林、栽植抗性免疫树种等,建立和发展生态型林业,以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因此,溃疡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从种苗造林抓起,把预防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
1.对于已无经营价值的病死株和重病株.要及时伐除,减少侵染来源,有计划地在重灾区更换抗病树种。
2.加强苗期管理。在苗木扦插时,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冻害和干旱,增加地温,促进苗木健壮生长,增强苗木的抗病能力,减轻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的侵染。
3.造林科学设计,适地适树。不要在低洼土壤板结的地方造林,营造多树种针阔和阔叶树不同树种之间混交林,避免营造大面积纯林,以此增加树木抗病害能力。目前,正在开展杨改樟子松、云杉、柳树等。
4.选育栽植抗病、抗逆性强的杨树品系。抗病强的树种有银中杨、美黑 3 号(美黑x欧洲黑杨)、黑小 2 号(欧洲黑杨x小叶杨)、大青杨等。
四、化学防治
1.育苗期间利用抗病诱导剂提高苗木抗病性。根据杨树冰核细菌是发病的主导因素,在杨树育苗插穗前,将插穗浸在链霉素(600 毫克/千克)树木抗病诱导剂中浸泡 24 小时。通过诱导剂处理插穗,使处理后的苗木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2.树木保护剂防治溃疡病。东北林业大学最新研制的一种抗树木冻害的树木保护剂,可在树干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冰核细菌的大量繁殖,从而使林木冻害发生减轻,减少了杨树肿茎溃疡病病菌的侵入,达到防治杨树肿茎溃疡病的目的。方法是在早春杨树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向苗木喷洒链霉素(600 毫克/千克)+树木防冻保护剂(110 倍),防止杨树苗木遭受冻害和增加抗病性。
早晨提早升温抑制灰霉病的滋生
温室内栽培的作物如果上部连续 3 个小时以上保持高湿,则极易滋生灰霉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早晨提早采取加热通风措施便可以大大降低温室作物灰霉病的发病率。根据英国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栽有仙客来的温室中,采取这项措施效果尤为显著。
在英国的不赖顿召开的"英国农作物保护委员会"病虫害学术研讨会上,英国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姆?欧内尔先生讲到,在仙客来生产末期的 12 周中间采取夜间加热通风措施,灰霉病的发病率可降低 29-45%,同时仙客来成品率相应增加 17%。这项措施可谓一举多得,收益大大超出投入。
这个研究小组还发现,定期掐掉和捡去残枝败叶可以加强植物上层的通风,从而减少真菌滋生的条件。这种由灰霉孢子导致的灰霉病常见于多种盆栽植物、花坛花草以及苗圃的砧木上。从商业层面上来看,尽管市场上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数量逐渐减少,但是,喷洒杀菌剂仍然是主要的防治措施之一。使用苯胺嘧啶杀菌剂尽管会带来诸如增加叶面湿度,进而造成叶子感染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它的引用仍然改进了灰霉病的防治前景。通过改良灌溉措施,降低叶面湿度已经证明可以降低灰霉病的发病率。这与灰霉孢子中分生孢子的生成结果有关。实验室的研究表明,相对湿度在 95%或 95%以上,温度在 10- 20℃之间,这种条件持续 3 个小时或 3 个小时以上,仙客来叶子上的灰霉孢子的分生孢子便会迅速萌芽。然而,如果将湿度降至 80%,灰霉孢子的分生孢子尚未吸足 3 个小时的水分,便可遏制分生孢子的发芽速度。
因此,所做的实验主要证明了当植物上层的相对空气湿度在 90% 以上时,持续时间不能超过 3 个小时。直接与被感染的叶子接触也是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调研团带着这个问题,
开始评估降低相对湿度,去掉残枝败叶,再加上适时地喷洒杀菌剂,以控制盆栽植物,尤其是石楠、仙客来和半日花上灰霉病的传播效果。
此类实验同时在研究和按商业惯例运作的温室中进行。作物先根据商业惯例运作生产,从幼苗期直到可以上市销售为止,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的严重程度在上市阶段加以评估。控制灰霉病方面所采用加热通风措施的有效性通过两次试验后进行评估。期间,不使用杀菌剂,残枝败叶也不清理。通过管道加热和加强通风的方法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这种措施安排在凌晨 2 点到 4 点之间进行,其中部分试验是针对作物间的湿度进行的,即当湿度超过了 90%,时间持续在 3 个小时以上,采用 HYCAL 单芯片电路的湿度传感器进行的测试。
如果通过通风加热的措施仍不能降低室内的湿度(因室外的湿度较高),便可采用喷施杀菌剂和清理残枝败叶等辅助措施对仙客来等花卉植物进一步加以防治。有趣的是,在仙客来的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除采取通风加热措施,再辅以喷施杀菌剂,实施综合防治,室内灰霉病的控制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部分试验中,灰霉病的病情相当微。然而,到产品上市时,在 1-5 级的病情等级范围内,通过采取夜间加热的措施,可将发病等级 1 .6, 降低到 0.9。(见表一)
使用传感器驱动系统进行控制,也能达到降低湿度的目的,其结果一样。在另一次试验中,灰霉病发病严重,通过例行的防治措施,外加传感器驱动系统的控制,减缓了病情的发展。然而,在另外一次的试验中,尽管采取了通风加热等措施,由于室外蒸汽压力大于室内压力,供热明显不足,所以,在 3 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湿度一度超过
怎样防治苗木浸染性病害
常见的苗木浸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叶斑病。这类病害发生快,可以互相传染,常造成缺苗断垄,要注重防治。 栽培防病 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不选择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作苗圃,苗圃地要有相应的排灌设施。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注意播种深度,盖土不过厚,使种子能迅速萌发出苗,可增强幼苗的抗逆性。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满足苗木对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使苗木健壮生长。 种子消毒 播种前精选种子,淘汰弱种,因弱种发芽率低,而且往往是病害的初浸染源。用 0.5%的福尔马林液喷洒种子,拌匀后覆盖堆闷 2 小时,然后摊开,待福尔马林气体跑干净后再行播种,或者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湿 4-6 小时,然后放入 49-50℃的温水中浸 10 分钟,取出晾干后再播种。 土壤处理 在播种前 2-3 周将土壤耙松,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 40 毫升对水 1-3 公斤(加水量随土壤湿度而定),浇湿后覆盖薄膜 4-5 天,揭膜后约经 2 周待药挥发完再播种,或者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10%甲基托布津或 50%福美双或 70%z 氯硝基苯等杀菌剂,每平方米用药 8-10 克,加拌干细土 10-15 公斤,拌成药土,在播种前先将三分之一药土均匀撒施作垫土,播种后再将剩下的三分之二药土作为覆土,并保持土壤湿润。 药剂治疗 对于根病,如果在苗圃中发现少数病株,拔除后可喷铜氨合剂消毒。其配方是:硫酸铜 2 份、碳酸铵 11 份或硫酸铜 2 份、硫酸铵 15 份、消石灰 4 份,充分混合,密闭 24 小时。使用时取 1 份药加 400份水喷施,7-10 天后再喷一次。喷药后土面湿度过高时,可撒草木灰降低湿度。对叶斑病等地上部病害,可选用 1%波尔多液、50%代森铵、代森锌等杀菌剂喷施,每隔 7-10 天喷一次,直至控制住病害为止。
柑桔溃疡病防治技术
柑桔溃疡病 Xanthomonas citri(Hasse)Dowson 是一种严重为害柑拮的细菌性病害,已立为国内外植物检疫的对象。植株受害后,树势衰弱,叶片、果实容易早落;以致减少产量和影响果品品质。苗木和幼树严重受害后叶片落光,枝干枯死,阴碍了柑桔的生产发展。
[病原与症状]本病病原是一种黄极毛杆菌,主要为害芸香科的柑桔和枳属,也可侵染金柑属。病菌可侵染柑桔的叶片、枝梢和果实。叶片受害初期出现针头大黄色油渍状斑,扩大后呈圆形斑,向叶正反两面隆起,木栓化,粗糙,中央开裂呈火山口状,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技梢和果实受害状与叶片相似,枝梢上病斑无黄色晕圈,常连成不规则状,青果上病斑有黄色晕圈,果实成熟后晕圈消失。
[发病条件]病原细菌伏在病枝、病叶及病果上,次年春雨季借助风雨,枝叶互相接触传播,从伤口、气孔或皮孔侵入。病苗调运可远距离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该病流行,偏施氮肥、徒长梢多、修剪不当的果园也易发病。每年 5—9 月为发病盛期,一般夏梢受害较重。此外,不同品种抗病性也有差异,橙类较易感病,柚类次之,宽皮柑桔类最轻。
[防治方法]①严格检疫,禁止从病区调运苗木、种子等。
②带菌种子用 55—56℃热水浸种 50 分钟杀菌。
③冬季清园,剪除病枝叶集中烧毁并喷 0?8—1 波美度石流合剂。
④幼树在春、夏、秋梢展叶及叶片绿时各喷药 1 次,结果树还应在落花后 10 天、30 天、50 天各喷 1次,药剂可选 30%氧氯化铜 700 倍稀释液、72%农用链霉素 4000 倍稀释液或 50%DT 可湿性粉剂 500 倍稀释液.
园林病害防治
病害名称
兰花白绢病
症状
病害发生在兰叶基部,开始兰叶基部接近土壤处呈水渍状;不久变成褐色,腐烂,并产生白绢丝状的菌丝层,多呈辐射状向根际附近土壤表面蔓延;最终导致整个叶丛枯死。
防治
a、消灭侵染源:及时烧毁或进入消毒处理
b、加强栽培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与禾本科植物进行 4 年以上的轮作,以减轻病害。
c、药剂防治:可用五氯硝基苯、敌克松或福美双、多菌灵等杀菌剂。按每平方米用药 5~10g,加适量细土拌匀后,均匀撒入土壤内或施于种植穴内再行栽植;也可用盆土重量 0.2%的五氯硝基苯消毒土壤。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存活,一般在水浸情况下只能存活 3~4 个月。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故在高温多雨的 8~9 月份发病严重;酸性沙质土壤以及被病菌污染的盆土或连作地容易发病,危害也重。
2, 病害名称
兰花叶枯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兰花叶片上,初期病斑黑褐色,近圆形,发生于叶缘处的病斑呈半圆形;随后迅速扩展成椭圆形大斑,直径可达 20 余 mm,边缘为黑褐色,中央逐渐变为浅褐色,有时有一、二圈浅色环纹。
防治
a、加强栽培管理:温室要通风透光,花盆放置不宜过密,盆栽时应更换新土。
b、清除侵染源:及时清除病叶及其残体,以消灭侵染源,防止病害蔓延。
c、药剂防治:发病前可用 0.5~1%波尔多液,或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洒 1 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发病期间可用 50%多菌灵 800 倍液或 75%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喷洒,均能控制病害蔓延。
发病规律
该菌在病叶及其残体上越冬,借风雨、浇水时滴溅打传播蔓延。一般自伤口侵入,对嫩叶也可以直接侵入。在气温适宜及湿度较高的条件下,病菌才能扩展致病。地土壤板结,盆花放置过密,通风透气不良均易发病。
3, 病害名称
山茶灰斑病
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可危害新梢。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处,呈近圆形、半圆形成不规则形大斑,中央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与健康部分界限清晰。病部产生较明显的黑色小点粒。有的病斑组织后期破裂,脱落新梢感病后,初期形成褐色,长形溃疡斑,边缘清晰后期病斑凹陷并纵向开裂。
防治
a、加强栽培管理:应及时中耕除草、清除病叶、病枝并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b、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 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有较好的效果。山茶开花后,可喷洒 1~2 波美度石硫合剂,以防藻斑病蔓延。
发病规律
该菌在病组织内越冬,借风雨传播,多以植株伤口和生长衰弱的部分侵入,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蔓延极快,危害严重。夏秋季高温多雨易于发病。广州地区 4~11 月均有发生。
就地取材防治果树腐烂病
腐烂病的发病周期:
始于每年的夏季。树皮上从 6 月上旬开台形成鳞片状自然落皮层;7 月上中旬落皮层组织逐渐变色死亡。夏季是苹果树活跃生长期,不是病菌扩展致病的有利时机;但这落皮层为腐烂病菌提供了良好条件,侵入树皮的病菌提供了良好条件,侵入树皮的病菌先在此扩展,致使落皮层发生有些表层溃疡斑。10 月下旬至 11 月间,苹果树渐入休眼期,生活力减弱,病菌活动加强,有些表层溃疡上,病菌局部透过下部的周皮,侵入健康组织,形成数个坏死点。坏死点及春季潜存下来的干病斑,届时向纵深扩展为害。11 月至翌年 1 月,内部发病数量激增。深冬季节(休眠期),病菌扩展缓慢,症状不明显。症状隐蔽是苹果树腐烂病特点之一。外观症状出现的高峰期是在早春(2-3 月),此时病斑扩展快,为害最烈。5 月,发病盛期结束。在生长期内,遗留下来的病斑不再活动,只有老弱枝干上的病斑可缓慢地扩展。晚秋,腐烂病斑发生又出现一个小高峰。
发病条件:树抛衰弱,愈伤力低,是引起腐烂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凡能引起树抛衰弱的因素,都可引起病害发生。果树腐烂病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病害,需要反复使用农药,像福美砷等农药残效期较长,对人体非常有害,是不符合当前无公害果品生产要求的。根据近年来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实践,特推荐一些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敷泥防治:
取新鲜泥土用清水拌匀,湿润程度为手捏成团能黏附在树皮上,在果树病疤上涂抹 3-5 厘米,然后用塑料膜包紧扎牢,以防水分蒸发和泥土脱落。1 年后,将塑料膜和泥去除。这样,好气病菌因长期缺氧就会窒息而死。此法治愈率在 90%以上。
尿液淋涂:
先将病疤刮净,然后用人尿淋涂到病疤伤口处,周围要超出病疤 5 厘米左右。一周后再涂抹 1 次。此法治愈率在 90%-99%。
盐水浸渍:
用食盐l公斤、水 40 公斤配成 1∶40 的淡盐水,用火烧开并晾凉。将果树腐烂病疤刮净,用刷子或毛笔之类的刷涂工具将盐水涂抹在病疤上,使其浸渍到树皮内,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两周后再涂 1 次。此法治愈率在 80%以上。
碱水浸渍:
将食用碱和水按 1∶5 的比例配制成碱溶液。将病疤刮净,用小刷子将碱水充分涂抹在病疤伤口上,周围超出病疤 5 厘米左右,使碱溶液能够充分浸渍到树皮内。然后,用塑料膜包严扎牢。10 天后再进行 1 次,一般半年后解除塑料膜。此法治愈率在 85%以上。
蒜液杀菌:
将大蒜捣成蒜泥,按 1∶1 的比例加入 10%的食盐水配制成蒜液。使用时先将病疤刮净,用小刷子或毛笔将蒜液涂抹在病疤伤口上,周围应超出病疤 3-5 厘米。10 天后再涂抹 1 次。此法治愈率可达 95%以上。
金盏菊细菌性芽枯病
症状 叶及茎,特别是新芽上发病。新芽变暗褐色枯死,病株呈萎缩状。茎表呈淡绿色,火灼状。受害茎向一方弯曲。叶面上病斑暗绿或暗黑色圆斑。叶脉发病,叶片多畸形。病原物 为假单胞细菌 Pseudomonas calendulae (Takimoto) Dowsom。病原细菌圆形,杆状,
尺度为 1.0-2.0×0.5 微米。
发病条件 通风不良、生长茂盛的栽培地发病重:尤其是秋季多雨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注意栽培地面通风降湿。
2、 喷洒 14%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或 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 500 倍液、1:1:200波尔多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 4000倍液。每 7 天喷 1 次,连续喷药至控制发病。
菊花缺钾症
症状 (1)生长早期,下位叶的叶缘出现轻微的黄化,先是叶缘后叶脉黄化。(2)在生育的中、后期,中位叶附近出现和上述相同的症状。(3)叶缘枯死,叶脉间略变褐,叶略下垂。诊断 (1)如果是下位叶和中位叶出现症状可能缺钾。(2)老叶枯死部分与健全部分的分界线是否有水浸状。如果界线明显为缺钾。
发病条件 (1)在砂土等含钾量低的土壤中易缺钾。
(2)施用堆肥等有机质肥料和钾肥少,供应量满足不了吸收量时易出现缺钾症。
(3)地温低,日照不足,过湿等条件阻碍了对钾的吸收;
(4)施氮肥过多,产生对钾吸收的拮抗作用。
特征
(1)下位叶到中位叶的叶缘变褐。(2)叶脉以外部分产生失绿症,是从叶缘向内发展。
防治方法
(1)施用足够的钾肥,特别是在生育的中、后期。
(2)植物对钾的吸收量是吸收氮量的 50%,确定施肥量要考虑这一点。
(3)施用充足的堆肥等有机质肥料。
(4)如果钾不足,可用硫酸钾追施。
鸢尾(蝴蝶花)叶斑病
鸢尾[Iris spp. 鸢尾科]
【症状】有的叶斑近圆形至椭圆形,灰褐色,斑面具轮纹,病斑坏死部易破裂并脱落成穿孔,斑外围有窄细的黄色晕圈。有的病斑始自叶尖或叶缘,初为小褐斑,半圆形至不定形,沿叶缘向叶基部扩展成条斑,病、健部交界处有放宽阔的变黄部。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椭圆形的轮纹斑由交链霉
[Alternaria iridicola Ell.]所致。叶尖叶缘产生的半圆形成长条形病斑由刺盘孢和丛刺盘孢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及其子实体(分孢丛或分孢盘)在病株上及病残体上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侵染。
【防治方法】
①冬春结合清园剪除病叶及收集病残物烧毁,随之喷药一次。
②新叶抽出至展开时交替喷药保护[炭疽福美 800 倍液,或 50%苯来特 1000 倍液,或 50%克菌丹 800 倍液,或 25%炭特灵可湿粉 500 倍液,或 25%应得悬浮剂 1200 倍液,或 50%施保功可湿粉 1000 倍液,或 69%安克锰锌+75%百菌清可湿粉(1:1)1500 倍液(即混即喷),或 40%多丰农可湿粉 600倍液,或 15%亚胺唑可湿粉 2000 倍液,共喷 3~4 天,7~15 天一次,前密后疏]。
怎样防止芦笋茎枯病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随着近年来我省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有了加重的趋势,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当前,进入了高温、高湿季节,也是芦笋病害的高发期,尤其是在老种植区,芦笋茎枯病成为制约生产的一大主要病害。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该病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方法:
一、症状表现:该病主要在茎枝上发生,发病初期呈水渍状,病斑呈梭形或短线形,周围呈现水肿状。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纺锤形。中心部稍凹陷,呈赤褐色,斑中央最后变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能深入髓部,待绕茎一周时,感病部位易折断,失水枯死。
二、发病规律: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雨季最易发生和蔓延。因此,降雨的次数及强与茎枯病的发生轻重有直接的关系。茎枯病一是种子带菌,二是老笋区的病菌随风或雨水传播。据技术人员调查,我省中部地区在 5 月份开始发病,以 7—9 月份为茎枯病的发病高峰期侵染周期平均为 10—12 天。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的品种。芦笋品种间对茎枯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因此,要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F1 代品种,如阿波罗、紫色激情、阿特拉斯等。
2.选择适宜地块。要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和通气性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地种植,切忌在土质黏重、地势低洼及排水不畅的地方种植芦笋。
3.清洁田园。为了减轻病原,冬季或早春在清园时一定要彻底、干净,将病枝、落叶和残茬彻底清除笋田,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当清园结束后再用 50%的多菌灵 500 倍药液进行土壤消毒。
4.合理施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多追施钾肥和磷肥,控制氮肥的使用量,促使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5.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进入雨季后,雨后要及时排出田间的积水。适时中耕锄草,并及时清除病茎,疏枝打顶,定植后第二年切忌套种其它作物,以防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可降低该病的发生。
6.化学防治。可选用 50%的多菌灵 500—600 倍液,用于土壤消毒和发病期间的喷洒;或"农抗 120"200 倍液喷雾,或 40%的茎枯灵乳油 800—1000 倍液喷雾。在发病初期 7—10 天喷 1次,发病高峰期 5—7 天喷 1 次。
杀菌剂使用七注意
使用浓度
用液剂喷雾时,往往需用水将药剂配成或稀释成适当的浓度,浓度过高会造成药害和浪费,浓度过低则无效。有些非可湿性的或难于湿润的粉剂,应先加水少许,将药粉调成糊状,然后再加水配制,也可以在配制时添加一些湿润剂。
喷药时间
喷药的时间过早会造成浪费或降低防效,过迟则大量病原物已经侵入寄主,即使喷内吸治疗剂,也收效不大,应根据发病规律和当时情况或根据短期预测及时把在没有发病或刚刚发病时就喷药保护。
喷药次数
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隔 10 天~15 天喷一次,共喷 2 次~3 次,雨后补喷,应考虑成本,节约用药。
喷药质量
喷药量要适宜,过少就不能对植株各部都周密地加以保护,过多则浪费甚至造成药害,喷药要求雾点细,喷得均匀,对植物应保护的各部包括叶片的正面和反面都要喷到。
药害问题
喷药对植物造成药害有多种原因,水溶性较强的药剂容易发生药害,不同作物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例如波尔多液一般不会造成药害,但对铜敏感的作物也可以产生药害。豆类、马铃薯、棉花则对石硫合剂敏感。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药剂的反应也不同,一般幼苗和孕穗开花阶段容易产生药害。另外与气象条件也有关系,一般以气温和日照的影响较为明显,高温、日照强烈或雾重、高湿都容易引起药害。
如何混用
一般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例如,碱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不能和 1605、乐果、敌敌畏等混合使用。混合后产生化学反应能引起药害的药剂也不能混合施用,例如,石硫合剂和 1605 混合,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加重药害。混合后产生乳剂破坏现象或产生大量沉淀的农药也不能混合使用,具体哪些药剂能或不能混合,使用说明书上可查到。
有少数农药混合后起增效作用。例如,乐果中性和酸性杀菌性如代森锌、可湿性硫磺、胶体硫等混用,药效不仅不受影响,反而略可提高。
抗药性问题
长期使用单一的药剂(主要是内吸杀菌剂),就会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使所用的药剂失效。为避免这一问题,可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或内吸性杀菌剂和传统性杀菌性混合使用。
|